当前位置:首页 > ※美文收藏※ > 正文内容

家访趣事

2009年01月31日※美文收藏※25200

本人乃一介教书匠,家访是必不可少的。家访多了,便也遇到了许多趣事。

一次,去一上课是特“困”生,生活是高“财”生,已经是“留学生”的学生家家访。找到他家,差点被他家那堂皇富丽的房子吓倒。

其父挺着个腐败肚,但倒也热情。寒暄之后,我便告知其子在校的表现:上课如病猫,一问三不知,坐下便趴桌,呼噜响如雷;下课活似龙,猛如下山虎;操行样样差,成绩科科糟,惟有玩与乐,魁首不旁家。其父听完后,大为震惊。

拎着儿子的耳朵,叫他坐在我面前。然后说:“现在当着老师的面,你给我听着,你现在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、质量高、效果好的计划。这个计划必须包括一个中心、两个重点、三个严抓、四个紧靠、五个原则、六个不准、七个落实、八个体现、九个实施、十个效果。详细一点说,就是以学习为中心。上课和做作业作为重点。严抓黄赌毒、严抓抽烟喝酒、严抓打架斗殴。紧靠父母、紧靠学校、紧靠老师、紧靠同学——要达到思想高度重视的效果,用计划指挥行动的效果,用行动表现计划的效果,让计划落实到实处的效果,计划与行动步调一致的效果,要表现出这是爸爸宏观调控正确的效果,这是老师正确指导的效果,这是集体努力的效果,这是一份好计划的效果,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计划的效果。以上的条条框框,作为这份计划的提纲,现在马上去写,写完后给我过目,要快。”

我听完后,目瞪口呆。然后屏息凝气、小心翼翼地问:“您任何职务?”

“局长!”

一语惊醒梦中人。

标签: 美文

相关文章

分道扬镳的镳指什么

分道扬镳的镳指什么

一、释义本义:分道而行。才力相当,各有千秋。犹独树一帜,各行其是。比喻:比喻志趣、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。二、成语故事此典出自《北史·魏诸宗室·河间公齐》孝文曰:“洛阳,我之丰、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及出,与彪折尺量道,各取其半。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时候,元志做洛阳令。元志青年时代读过不少书,学识丰富,并且办事干练,为人强悍。他的父亲曾经救过皇帝的命,所以元志在孝文帝面前,有些自鸣得意。有一天,元志乘车出门,在路上巧遇朝廷的御史中尉李彪。李彪的官职比元志高,按礼节元志应该给李彪让路,但是元志毫不谦让,双方争执不下,于是两人只好一块来见孝文帝,让孝文帝裁决。见了孝文帝,李彪说:“我是朝廷上的近臣,哪有洛阳令与我抗衡的道理?”元志说:“神乡县士,普天之下谁不编户?所有居住在洛阳的人全部都编在我的户籍中,我岂有趋避中尉的道理?”孝文帝看看他们俩人,由于两个人都是自己的亲近臣僚,...

魑魅魍魉是几种妖怪?

魑魅魍魉是几种妖怪?

一、释义本义:指传说中山川间害人的鬼怪。比喻: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,含贬义。出处:最早出自于春秋·左丘明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故民入川泽山林,不逢不若。螭魅罔两,莫能逢之,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体。”。二、成语故事春秋时期,自周平王东迁以来,周天子名义上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,实际上已逐渐失去控制各个诸侯国的能力。在这个时候,南方的楚国逐渐强大了起来,特别是到了楚庄王时,楚国就产生了侵吞中原、取代周王朝的野心。公元前606年,楚庄王带领大军去攻打陆浑的戎人(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,散居于今河南嵩县及伊川县境),来到了东周王朝的都城王城(今河南洛阳市)城下,在那里炫耀武力,阅兵示威。周定王知道后,赶忙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。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就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是个什么样子,其大小轻重如何。九鼎是周王朝最高权力的象征。王孙满心里明白,楚庄王特意问鼎,显然是藐视周王朝,并有取而代之的野心。于是他机智而又含蓄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